钠离子电池的概念最早由armand团队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在90年代经过产业化推广得到技术应用。
钠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类似,其本质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由钠离子在正负极间嵌入脱出实现电荷转移、而锂离子电池则是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移动来进行电荷转移,工作原理本质上相同。
与锂电池相比:钠电池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中均发生较大变化。
硬碳又称“非石墨化碳”,通常是难以被石墨化的碳材料的统称。
硬碳由扭曲的石墨烯片堆积而成,即使在高于3000℃的温度下,这些堆叠的石墨烯片也很难完全展开或压平而进一步形成石墨。
jeff dahn等人提出的“纸牌屋”模型是第一个也是最早被广泛接受的硬碳结构模型,该模型指出硬碳中存在小而弯曲的石墨烯片平行堆叠的短程有序微区,堆叠层数一般在2~6层,横向尺寸在4纳米左右,材料呈现长程无序排列,不同取向的微区之间形成了丰富的纳米孔道。
值得关注的是,硬碳的石墨片层间距通常在0.37~0.40纳米之间,远比石墨的0.335纳米大,因此硬碳对于比锂离子半径更大的钠粒子,拥有更强的存储能力和更高的储钠容量。
佰思格:国内硬碳负极领军企业
佰思格是国内首家量产钠电/锂电硬炭材料的公司。
作为钠离子电池、超快充、低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供应商,公司产品性能媲美进口产品,售价仅为进口产品的1/2。
公司致力于钠电/锂电“卡脖子”核心材料国产化及产业链安全。
公司硬碳采用葡萄糖、糖、淀粉、纤维素、木质素、木屑、竹屑、椰子壳或坚果壳 等生物质材料作为前驱体,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2。
贝特瑞:负极龙头企业布局硬碳相关技术
贝特瑞为负极龙头企业,目前在北交所市值排列第一。
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正负极材料,其负极材料出货量连续9年位列全球第一。
成立22年来,贝特瑞研 发成果卓著,共获得授权专利权286项;业内影响力较大,主导及参与制定新源、新材料相关的国家/国际标准19项。
公司于2009年就开始布局硬碳材料相关技术。
公司硬碳研发团队中绝大部分海内外名校的博士,具有十几年的研究和产业化经验,为钠离子电池提供一化的负极666棋牌的解决方案。
团队已完成十几篇的原创核心技术布局,涵盖硬碳基础究及生产加工等各个方面,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
中科电气:硬碳产线处于小试阶段
中科星城拥有强大的负极材料研发能力,组建的研发团队来源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 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 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超40%。
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负极材料物理及电化学性能测的研究设备,并配备有完整的实验生产线。
中科电气硬碳产线处于小试阶段,钠离子电池所需要的硬碳材料的生产与现有石墨类 负极材料生产的部分产能可以共用,公司有持续进行钠离子电池所需的硬碳材料的开 发。
杉杉股份:以树脂类、生物质类材料路线为主
杉杉硬碳研发始于2016年,软/硬碳路线均有涉及。
杉杉科技自主开发的硬碳材料实现自有化、产业化。
原材料来源广泛,专注工序简化;通过精准调控材料的孔结构,提高材料有效容量指标;依靠交联工艺调控技术,提高硬碳材料性价比, 凭借高压实密度、容量明显领先的优势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据公司21年年报显示,2021年在钠离子电池方向也已向相关电池企业进行了百斤级的供货。
公司于2017年开始软碳的研发工作,2020年开始面向国内大型电厂家批量供货,目前正在进行掺混石墨方面研究,提高低温和倍率性能,降本效。
翔丰华:各项前驱体技术路线皆有布局
翔丰华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锂离子电池用高端石墨类、硅碳类负极材料和石墨烯等新型碳素材料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是国内外先进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方案提供商,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消费电子、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诸多领域。
客户主要包括比亚迪、lg新能源、国轩高科、三星sdi、宁德时代等多家全球知名锂电池企业。
翔丰华于2012年开始布局硬碳材料方面专利,已经形成多种类前驱体制备硬碳负极的知识产权体系,囊括生物质、树脂类和沥青等前驱体。
元力股份:活性炭龙头跨界进入硬碳材料
公司主业为活性炭业务,主要应用于糖、味精、食品、化工、药、针剂、水处
理及其他领域。
公司目前推进生物质活性炭产品主要包括如稻壳炭、果壳类活性炭、竹基颗粒炭等路线,主要应用于储能产品。
圣泉集团:秸秆生物质项目助力硬碳负极
公司主营业务为酚醛树脂和呋喃树脂等合成树脂及复合材料等,公司近年荣获“第三届(2019年)中国电子材料行业五十强企业”和“第三届(2019年)中国电子行业电子化工材料专业十强企业”荣誉。
公司目前济南10万吨生物基硬碳负极材料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中,大庆50万吨生物质精炼一体化项目目前也正积极推进中。